日前,在泗阳康达医院康复科,瘫痪在床病人张某,在康复医师监护下稳步行走的短视频刷爆了多个微信群、朋友圈。微友纷纷为这位患者的幸事点赞!
患者张某,男,76岁。今年的1月7日,对张老来说是极其不幸的日子,这一天下午他突发脑出血,经查CT示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在他院抢救治疗10天后转入康达医院康复科康复治疗。
入院评估:患者左侧上肢下肢肌力都为0级,自己不能坐着、站着,患者不能行走或完全依靠轮椅。日常生活能力20分,即生活完全依赖他人。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愿望是希望他能够站起来并能够走路。
该院康复科主任刘之青接诊后,组织相关专家会诊并制定了科学缜密的治疗方案: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手法+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经过2个月康复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康复效果。
通过康复评估,患者的左侧上肢肌力3+,下肢肌力4+,坐位和站位平衡均达3级,在平面上可独立步行,日常生活能力70分,生活基本能自理。
康复机器人智能设备介绍
上肢康复机器人
可以提供高强度、可重复性的康复训练,使患者在富有趣味的游戏场景下进行基于任务的运动训练, 促进神经发育,有助于上肢功能的改善,进一步提高生活能力。
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
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外周神经损伤、手外伤等导致的手部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踝关节康复机器人
通过视、听、触等多感官交互反馈,激发使用者全身心投入于训练,让康复过程不再单一枯燥,使用者在游戏中就完成了专业的康复训练。
下肢康复机器人
在减重系统下提高运动训练安全与舒适。建立正确步行模式,锻炼下肢的肌肉,恢复神经系统对行走功能的控制能力进行运动治疗,可导引和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锻炼效率。
外骨骼机器人
为脊髓损伤,脑卒中,下肢肌无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医疗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