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康达医院影像中心引进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实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与医生双重诊断,真正实现了精准诊断、精准治疗。9月8日下午,该院邀请专家老师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AI人工智能技术培训。
据该院影像中心主任胡学春介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如今已全面进入临床,为患者提供更智能、更精准的诊断结果。
具体地说,肉眼难以发现的且直接小于2毫米的微小肺磨玻璃结节,在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上被精准定位。
在培训现场,大家聚精会神地倾听主讲老师关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性能、优点和应用。
以心脏冠脉CTA检查为例,以往患者检查完后,阅片医生除了对采集的影像资料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从中查找“蛛丝马迹”,还需要到后处理站手动进行心脏三维重建和冠脉分析,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耗费至少40分钟时间,再加上报告书写、审核、打印……病人从检查到出具诊断报告往往需要耗费数小时的时间。
而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的引入,使采集到的影像数据在10秒钟内便能形成初步的诊断报告,并迅速建立一个动态的心脏三维模型,AI能够自动对每一根冠脉进行分析,高年资阅片医生再花费短短5-6分钟对AI所出报告进行人工审核,就能快速、准确地出具报告了。
肺结节 AI 辅助诊断功能
而对于肺小结节的筛查,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优势更加显著,它不仅能凭借其准确的算法模型,在几秒内识别出肺内可疑结节——GGN(磨玻璃结节),节省阅片时间,有效提高肺部微小结节的诊出率,而且能对GGN进行定位定性、生长预测、预测恶性病变的病理分级及转移和预后等,大大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明显提升远期生存率,对延长患者寿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可以说,“AI智能肺结节筛查系统”的上线使用,犹如给影像医生戴上了一副高科技的眼镜,人机合作“组队”,将人工智能与医生高效结合,达到了“医生+AI>AI”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了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
康达医院影像中心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的赋能,致力于实现影像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与同质化,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诊疗服务!